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,用章的地方很多。因此很多公司為了方便業務銷售和辦理,經常會交給經理保管或銷售人員外借使用。然而印章隨意交給員工保管,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管,那么員工就很有可能隨意亂蓋公章,或利用公章代表公司謀取個人的不正當利益,而最終的鍋還是得由公章代表的公司來背。
某建筑公司工程李經理自行決定與A勞務公司簽訂了勞務施工協議,并在合同上加蓋了公司公章,李某隨后收取A公司定金10萬元。之后陳某向老板報告簽協議的事,老板不同意將該項目勞務分包給A公司,并讓李某自己去解決。李某退還定金要求解約,但A公司堅決不同意,后以合同違約為由將建筑公司公司訴至法院,要求賠償違約金并承擔所有訴訟費用。
建筑公司在法庭上表示,建筑公司事前對李某與A公司簽訂協議及收取定金的事情并不知情,屬于李某的個人行為,與公司無關。但A公司認為已經交了定金,協議已履行,且李某是Z公司工程經理,其行為代表公司。最終法院審理認定合同有效,由建筑公司承擔違約責任。
由以上案例可知,即使是公司領導,也要準從審批流程,嚴格規范使用程序。在完善印章管理制度的同時,可搭配思格特智能印章機使用,將印章與“智能硬件+管理平臺+App相結合"融入到行政審批和印章安全監管工作中。
那么,傳統印章管理模式到底怎么規避公章亂蓋、私蓋的行為?
其實,傳統的印章管理模式是很難規避公章私蓋、亂蓋等行為。除了重大的管理失誤外,用章流程繁瑣、人章分離過遠、文件儲存也會出現問題。在此背景下,智能印章機作為一種新形式的技術,被拉入了公眾視野。依托于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,印章管理也應該有了新的選擇,如思格特智能印章管理系統,強化了人員管控,實現人章分離,把印章裝入設備里,相當于給印章加了把“智能鎖”,子公司用印記錄有跡可查,有效降低用印風險。
申請用章人需要填寫用章時間、用章人、事由(需拍攝照片)等詳細的資料。此方法在線即可審批,提交領導審核后,方可蓋印,蓋印時可自動拍照上傳到后臺留檔,效率及精準度很高。不管是印章外帶,還是分公司異地用印、公章外借,都可通過思格特智能印章管理系統的遠程監控。同時,系統滿足多角色辦公需求,企業可根據員工的自身特點、工作屬性對其采取不同的用章模式。如財務人員因工作原因需頻繁使用印章的;銷售人員需外出攜帶公章簽合同的等,都可以對員工進行分級授權,滿足銷售、HR等不同崗位、角色辦公需求。規避了因印章外出、異地用章等印章管理不善帶來的風險。
以往,傳統印章管理弊端多,且辦公效率低。而思格特智能印章管理系統的出現,徹底改變了傳統印章管理模式。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智能印章,必將最大程度的提高辦公效率、降低人工成本,減少違規操作用印,使企業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。